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在2024年最后一天,該公司預計通過管道輸送3720萬立方米天然氣。另據“烏克蘭天然氣運輸系統運營商”同日數據,2025年1月1日通過烏克蘭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申請流量為零。2019年在歐盟的斡旋下,俄烏雙方簽署了為期五年的天然氣跨境運輸協議。近日,烏克蘭頻頻表態“斷氣”“不續約”,協議于當地時間2024年12月31日到期。
這其中不光是協議本身的問題,要斷絕俄羅斯僅剩的不多的管道輸歐天然氣,讓俄羅斯可用于持續打戰爭的經費大大減少。不得不說,在俄烏沖突持續了近三年的時間里,澤連斯基基本保證了之前俄烏之間的天然氣輸送協議,這一方面體現了烏克蘭政府信守承諾的優良品質,另一方面也是保證烏克蘭政府的一份財政收入。據稱,俄烏輸氣協議每年給烏克蘭帶去8億美元的天然氣過境費,也給俄羅斯帶去50億美元的巨額能源收入。
他們的做法就像是那把雙刃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每年8億美元的過境費就這么沒了,還得掏高價從美國買天然氣,這可怎么辦?烏克蘭那點可憐的經濟,這下更加雪上加霜了。你想啊,家門口就有便宜貨不買,非得繞個大圈子去遠處買貴的,這運費得花多少錢啊!澤總理的借口也太敷衍了,說是為了國家安全,誰信啊?估計又是聽了美國大佬的話吧。要是當初的明斯克協議真好好執行,烏克蘭也不至于走到現在這個田地。
近年來,美國在天然氣出口上動作頻頻,尤其是液化天然氣(LNG)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俄氣管道停擺后,歐洲對美國天然氣的需求,只會繼續攀升。中東天然氣也有望趁機擴大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尤其是卡塔爾這樣的國家,可能成為未來歐洲能源供應的重要補充。總之,俄羅斯的退出,正好給了這些競爭者更大的空間。
美國就這樣趁火打劫,賺得盆滿缽滿,歐洲除了發發牢騷也無可奈何,畢竟他們真的急需天然氣。可是美國野心勃勃自然是還不滿足,打算繼續出售昂貴的天然氣從而趁機割歐洲的韭菜。烏克蘭看出了美國的心思,于是最近才會主動幫助美國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美國是烏克蘭背后的金主,烏方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自然想助力美方。
根據歐洲媒體的報道,俄羅斯出產的各種能源依然占據歐洲能源結構的25%左右,本次烏克蘭選擇停氣,勢必將對整個歐洲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是部分中歐國家,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能源短缺問題,尤其是對俄能源非常依賴的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停氣就意味著這些國家需要用更多的錢來維持本國的能源供應,這對于中歐國家的財政而言自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日前,意大利能源網絡和環境管理局發布聲明說,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和目前冬季氣溫較低影響,意大利的2025年一季度限制性電價環比上漲18.2%。意大利媒體報道稱,這一決定與俄烏天然氣過境運輸協議終止有關。除了意大利,荷蘭天然氣價格也受到影響。
其中,斯洛伐克首當其沖。面對壓力,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在社交平臺發表激烈言論,向烏克蘭“宣戰”。烏克蘭的停氣行為,讓斯洛伐克民眾面臨巨額額外費用。據悉,此舉將導致斯洛伐克民眾承擔5至10億歐元的天然氣費用。不僅如此,天然氣短缺還嚴重影響了斯洛伐克的工業制造業,使其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烏克蘭停止俄氣過境,輸往斯洛伐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單邊主義做法,使得斯洛伐克每年將遭受近5億歐元的損失。我代表方向黨宣布,我們已經準備好與執政聯盟伙伴協商,并同意停止對烏電力供應,以及大幅減少對斯洛伐克境內的烏克蘭公民的支持。烏克蘭要么恢復轉運俄羅斯天然氣,要么補償斯洛伐克公共財政因停氣遭受的損失。菲佐表示,斯洛伐克方面的代表將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及烏克蘭討論此事。
緊接著,摩爾多瓦也宣稱從 2025 年 1 月起限制電力出口,而烏克蘭本就面臨大規模電力短缺問題,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前線的烏軍作戰需要電力支持,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電,一旦電力供應大幅減少,烏克蘭的困境將更加嚴峻。與此同時,俄烏沖突的戰火仍在繼續燃燒。
這事情對中國有影響嗎?機會和挑戰并存。中國可以增加從俄羅斯進口能源,說不定還能把中國的液化天然氣(LNG)賣給歐洲,賺點差價。畢竟中國在能源基建和技術方面還是挺有優勢的。歐洲能源危機也給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帶來了機會,比如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啥的,都能插上一腳。跟俄羅斯走得太近,也可能會引起西方國家的不滿,搞不好還會制裁中國。
這一通鬧騰下來,歐洲真是被搞得焦頭爛額。歐洲跟著美國瞎摻和,最后落得個這般下場。就像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想著打壓俄羅斯能撈著好處,沒想到把自己給坑慘咯。這北溪管道一破壞,背后的貓膩大家心里多少也有點數。只希望歐洲能早點清醒清醒,別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2025年才剛開始,但是能源危機就籠罩在歐洲大陸之上,俄烏天然氣過境協議的破裂帶來的陰霾短期內難以消散,歐洲各國不得不加速能源轉型之路,可轉型過程談何容易。俄羅斯也需另尋能源出口的突破口,降低對歐洲單一市場的依賴度。而烏克蘭,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戰略上的 “小算盤” 未能如意打響,反倒讓國內經濟雪上加霜。美國雖一時得利,但長此以往,破壞盟友關系根基、擾亂全球能源市場秩序的惡果也終將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