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運營商Cinia表示,其連接芬蘭和德國的C-Lion 1通信電纜遭到損壞,但仍可正常運行。
4.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羅的海國家經歷了一系列電力電纜、電信和天然氣管道中斷。
瑞典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松 (Ulf Kristersson) 表示,必須結合嚴峻的安全形勢來考慮損失。
據報道,瑞典西南海岸的一條海底電纜遭到破壞,瑞典正在調查波羅的海另一起可能遭到破壞的案件。芬蘭運營商 Cinia 表示,其連接芬蘭和德國的 C-Lion 1 通信電纜遭到損壞,但仍可正常運行。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電纜損壞程度很小,不會對 C-Lion 1 海底電纜的數據連接功能產生影響。數據流量可以通過電纜正常傳輸。”
瑞典海岸警衛隊稱,已派遣一艘船只前往哥特蘭島附近的現場,協助檢查連接芬蘭和德國的一條電纜,近幾個月來,該島多條海底電纜遭到破壞。
警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警方已對瑞典經濟區內波羅的海疑似電纜斷裂事件展開初步調查。啟動對破壞行為的初步調查是為了讓警方能夠獲得必要的工具來查明事情的真相。”
瑞典當局于周四首次接到有關該事件的報警。目前還不清楚此次事故涉及哪種類型的電纜,也不清楚疑似損壞發生的具體時間。
瑞典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松 (Ulf Kristersson) 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政府正及時了解情況。
一段時間以來,我注意到媒體報道波羅的海可能發生新的電纜斷裂。相關部門正在調查此事,并向政府通報情況。
我們非常重視有關波羅的海基礎設施可能遭受破壞的所有報告。正如我先前所說,我們必須結合當前的嚴峻安全局勢來看待這些問題。
自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羅的海國家經歷了一系列電力電纜、電信和天然氣管道中斷,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北約最近派遣護衛艦、飛機和海軍無人機巡視該地區,加強了其在該地區的存在。
2023年10月,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的一條海底天然氣管道因一艘中國貨船的錨損壞而被迫關閉。
去年12月,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Estlink 2海底電纜以及四條電信線路遭到破壞,芬蘭啟動破壞調查,并扣押了一艘載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懷疑是其拖錨造成損壞。
1月下旬,連接拉脫維亞西海岸和瑞典哥特蘭島的海底光纜出現故障,此次停電事件引發北約和當地海上部隊的調查。
瑞典隨后扣押并登上了懸掛馬耳他國旗的散貨船“Vezhen”號,懷疑其實施了嚴重破壞行為,造成了損害。但檢察官認定該事件是一起意外事故,并釋放了該船。
俄羅斯一直在波羅的海發動次軍事干涉行動,經常被描述為針對北約東翼的“影子戰爭”。
據信,在其中幾起案件中,駛離俄羅斯波羅的海港口的油輪或散貨船都曾將錨拖入海床,破壞了脆弱的基礎設施。
根據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 (ICPC) 的數據,全球每年平均發生 150 至 200 次停電事件,即每周發生三起左右。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副主席托馬斯·拉馬瑙斯卡斯告訴法新社,捕魚和錨泊造成了 80% 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