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國塑科技管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貴州省管材綠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了一場引人注目的抗壓力測試。一條內徑達到500毫米的藍色六棱結構壁管,在近12噸的壓力下表現出優秀的抗壓能力,形變后迅速恢復原狀。這一突破性的產品采用了創新設計,顯著提高了與地基接觸的面積,形成了三角穩定性,從而有效分散了壓力,解決了傳統圓管在局部承壓時易損的行業痛點。
貴州國塑董事長郭宗智指出,公司在技術研發上的年均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累計投入超過3億元,至今已獲得44項發明專利。近年來,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貴州綠色化工與先進材料研發中心及貴州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聯合起草的地方標準,加速了先進技術成果的轉化,推出了“磷石膏增強管道”和“H-CPVC耐高溫排污管”等一系列填補市場空白的產品,這些項目也在國家級科技賽事中贏得了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國塑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公司已經完成了與華為的數字化診斷與工業互聯網標桿建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建成智能工廠,力求打造西南地區的新材料產業高地。這種轉型不僅使得生產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也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據了解,貴州省科技廳在2024年已立項支持企業牽頭的科技項目達到1448項,資助經費總額達8.1億元。目前,貴州省的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中,超過六成是由企業主導建設,這無疑為“科技圍繞產業轉”的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日益重視,貴州國塑在磷石膏廢料的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改性技術,該企業成功將磷石膏的廢料利用率提升至56.6%,為工業固廢資源化探索了一種新路徑。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也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為了回應科技創新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郭宗智呼吁加大科創融資的支持力度,以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不僅是企業自身提升技術實力的需求,也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消費者對于塑料管道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演變。如今,無論是市政工程,還是水利及電力設施,塑料管道的性能與技術創新都愈加受到重視。貴州國塑的創新產品,不僅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在多個領域的應用中證明了其的可靠性與高效性。這些技術成就和市場反饋,將有助于該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幫助更多的行業參與者了解和 adopt 最新的技術。
綜上所述,貴州國塑以超過3億元的投入成功研發出44項專利,借助強大的科研合作和數字化轉型,正在為塑料管道行業的革新鋪平道路。同時,企業的成功經歷也為其他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新的啟示:在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推動下,勇于探索、堅定信念,以及回饋社會都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解放周末!用AI寫周報又被老板夸了!點擊這里,一鍵生成周報總結,無腦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