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方,但經過近三年的戰事,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量急劇下降。俄烏“斷氣”將給歐洲的能源供應帶來什么影響,又將如何影響全球天然氣供應格局?
1月21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俄烏過境協議到期對歐洲能源供應最直接影響是進口管道氣減少4000萬~4500萬方/日(約150億方/年,約1000萬噸LNG)。歐洲需大幅增加LNG進口來填補資源缺口,預計全年LNG進口量達1.2億噸,較上年增加近1600萬噸(1000萬噸LNG補俄管道氣缺口,600萬噸用于補庫,當前庫存大幅低于上年)。
“這些增量LNG氣源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歐洲天然氣進口也從依賴俄羅斯管道氣轉為更加依賴美國LNG,美國很快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在市場供應中的影響力更加凸顯。同時,LNG貿易在全球天然氣貿易中占比進一步提升,歐洲、亞洲及美國三地市場的聯動關系更加緊密,市場全球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中長期看,歐洲將持續加快能源轉型,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比下降,更多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靈活調峰作用。”陸如泉說道。
俄氣經烏克蘭的過境運輸協議于2019年12月30日由俄、烏雙方簽署,協議有效期五年,至2024年12月31日到期。該過境協議項下的天然氣經烏主要輸至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意大利等,合同為“照付不議”,2021-2024年合同運輸量400億方/年。但實際上,俄過境烏對歐管道氣供應規模遠低于合同量,總體保持在每年150億方水平。2023年實際運輸146.5億方,2024年為155億方,約占歐盟國家天然氣消費總量的4.5%。
1月21日,國家高端智庫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連續第17年發布油氣行業年度報告——《202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同時發布《“十五五”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環境展望》,并首次對外公開發布《中石油經研院能源數據手冊》。報告主創團隊圍繞“在穩中有變下探尋能源均衡之道”這一主題,分享探討油氣行業發展趨勢,提出對未來中長期發展趨勢的判斷。
陸如泉指出,從氣價來看,這一事件的影響有限。“斷氣”前后,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歐洲TTF氣價并沒有發生大的波動,總體位于45-50歐元/兆瓦時,2025年1月20日TTF氣價為46.4歐元/兆瓦時,折合507.1美元/千方,基本與烏克蘭危機前的2021年持平(年均價48.54歐元/兆瓦時)。
陸如泉表示,在協議到期前,歐盟以及歐洲主要國家并沒有做出積極撮合俄烏雙方協商的應急反應,而是堅定表示已做好了應對斷氣的準備,所以對于歐洲并不是意外事件,屬于歐洲主動等待“斷氣”,這與歷史上的多次俄烏斗氣有著本質區別。“主要是俄氣對歐盟的重要性已不如往昔,烏克蘭危機以來,歐盟大幅減少自俄的進口氣,從2021年的1508億方降至2024年的332億方,占歐洲天然氣進口量比重從41%降至9%。”
與此同時,陸如泉認為,部分中東歐國家面臨較大影響,引發斯洛伐克、匈牙利、摩爾多瓦等國對能源供應的擔憂,盡管部分國家可以通過土耳其流增供實現彌補,但考慮到設計運力及管道布局,部分國家仍遭受較大影響。比如,摩爾多瓦進入能源緊急狀態,被迫停氣、限電;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警告,將對烏克蘭采取限制供電等回應措施。
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價格劇烈波動讓歐洲各行業叫苦不迭。極力擺脫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在付出巨大代價后,幾乎徹底改變能源供應結構。
陸如泉表示,歐盟已經通過能源轉型等措施持續削減天然氣需求,進口量逐年減少:2022年3652億方、2023年3164億方、2024年為2978億方。2025年以來,日進口量處于近五年最低水平,且減量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方向。同時,歐洲增加了其他來源的天然氣供應,包括美國的LNG、挪威及阿塞拜疆的管道氣。截至2024年底,歐盟天然氣的庫存水平約為75%,略高于近10年的平均水平,為歐盟提供了底氣。
他指出,目前,俄羅斯與東南歐之間的土耳其流管道是目前俄歐之間唯一在運行的管道,近年來運輸量大幅增加,2024年運量167億方,比2023年增加了30億方。2025年1月19日,土耳其流的實際輸氣量5275萬方/日,遠超負荷運行(4315萬方/日)。
“總體看,俄氣過境烏克蘭運輸的停止,對于歐洲和全球天然氣市場并不構成本質影響,可能會對全球天然氣的流動和資源配置帶來短暫影響,但隨著北美、中東等地區LNG項目大規模投產,將助推全球天然氣市場平衡穩定。 ”陸如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