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是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12月25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該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三期)——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數據采集項目正式啟動,將緊盯合肥地下2萬公里市政管線,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所謂“城市生命線”,主要包括城市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電力、電梯、通信、軌道交通、綜合管廊、輸油管線等系統,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自2021年7月起,安徽啟動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一期工程建設,系統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評估。截至目前,已匯集14.4萬公里各類地下管網、945平方公里地上建構筑物信息,建成立體化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數據“底座”,制定實施一批工程建設和設施運維標準規范。建成以省智慧監管平臺、16個地級市安全監測中心聯動的“1+16”監測運行體系,布設16.3萬套傳感設備,監測覆蓋16個地級市城區燃氣、供水、排水防澇等領域地下管網2.9萬公里、橋梁325座。合肥市更是堅持科技賦能,探索出一條以場景應用為依托、 以智慧防控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市場運作為抓手的城市生命線“合肥模式”。
據悉,自我省城市生命線安全一期工程建成運行以來,累計發布并處置三級以上預警1931起,其中成功預警燃氣管網泄漏690起,供水管網泄漏449起,重車超載橋梁結構異常97起,城市內澇695起。“初步統計,城市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下降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70%。”據省住建廳的相關人士透露,我省正在全面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二期工程建設,在完善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依托省、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平臺,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一張網。截至目前,全省現有421家瓶裝液化氣企業全部接入上線萬人、氣瓶1465萬只等基礎數據。通過“1+16+N”省市縣三級協同的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運行體系,各類預警事件很快將被處置。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快打造城市生命線產業發展集群,合肥市啟動了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三期)。據介紹,合肥市城市生命線三期項目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在橋梁安全、市政設施管理、燃氣安全、排水安全、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管理、森林防火、電梯安全、建筑安全等領域提供監測、預警、數據分析、保險保障等全鏈條一站式安全服務。記者注意到,本次項目的服務內容包括8大項,分別是市政設施安全專項、排水(含水環境治理)安全專項、燃氣安全專項、公路橋梁安全專項、森林消防安全專項、電梯安全專項服務、建筑安全專項服務和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管理專項。
具體內容包括:對五里墩立交、郎溪路跨南淝河大橋、上海路跨南淝河大橋等市政橋梁運行狀態和結構安全加大在線處視頻提供監測服務,為高架橋快速應急處置響應提供數據支持;對徐家渡新橋、盛橋河大橋、高林河橋等橋梁開展在線監測等;對省博物館(安慶路老館)、合肥6中(百花井校區)、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大樓、蜀山烈士陵園北展館、大鐘樓等建筑開展在線安全運行監測服務。其中,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數據采集項目已正式啟動,將評估約2萬公里既有地下市政管線數據(供水、燃氣、熱力、排水)以及市政地下空間等屬性缺失、錯誤以及碰撞情況;對生命線公里地下市政管線(包括其他重要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信息數據采集并配合入庫。據悉,該項目完成后,不但可以豐富合肥市地下管線數據庫,還將為地下管網在線監測提供數據“底座”,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緊盯合肥地下約2萬公里市政管線,合肥城市生命線三期地下管線項目正式啟動
城市生命線是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12月25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該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三期)——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數據采集項目正式啟動,將緊盯合肥地下2萬公里市政管線,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所謂“城市生命線”,主要包括城市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電力、電梯、通信、軌道交通、綜合管廊、輸油管線等系統,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自2021年7月起,安徽啟動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一期工程建設,系統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評估。截至目前,已匯集14.4萬公里各類地下管網、945平方公里地上建構筑物信息,建成立體化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數據“底座”,制定實施一批工程建設和設施運維標準規范。建成以省智慧監管平臺、16個地級市安全監測中心聯動的“1+16”監測運行體系,布設16.3萬套傳感設備,監測覆蓋16個地級市城區燃氣、供水、排水防澇等領域地下管網2.9萬公里、橋梁325座。合肥市更是堅持科技賦能,探索出一條以場景應用為依托、 以智慧防控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市場運作為抓手的城市生命線“合肥模式”。
據悉,自我省城市生命線安全一期工程建成運行以來,累計發布并處置三級以上預警1931起,其中成功預警燃氣管網泄漏690起,供水管網泄漏449起,重車超載橋梁結構異常97起,城市內澇695起。“初步統計,城市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下降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70%。”據省住建廳的相關人士透露,我省正在全面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二期工程建設,在完善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依托省、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平臺,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一張網。截至目前,全省現有421家瓶裝液化氣企業全部接入上線萬人、氣瓶1465萬只等基礎數據。通過“1+16+N”省市縣三級協同的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運行體系,各類預警事件很快將被處置。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快打造城市生命線產業發展集群,合肥市啟動了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三期)。據介紹,合肥市城市生命線三期項目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在橋梁安全、市政設施管理、燃氣安全、排水安全、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管理、森林防火、電梯安全、建筑安全等領域提供監測、預警、數據分析、保險保障等全鏈條一站式安全服務。記者注意到,本次項目的服務內容包括8大項,分別是市政設施安全專項、排水(含水環境治理)安全專項、燃氣安全專項、公路橋梁安全專項、森林消防安全專項、電梯安全專項服務、建筑安全專項服務和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管理專項。
具體內容包括:對五里墩立交、郎溪路跨南淝河大橋、上海路跨南淝河大橋等市政橋梁運行狀態和結構安全加大在線處視頻提供監測服務,為高架橋快速應急處置響應提供數據支持;對徐家渡新橋、盛橋河大橋、高林河橋等橋梁開展在線監測等;對省博物館(安慶路老館)、合肥6中(百花井校區)、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大樓、蜀山烈士陵園北展館、大鐘樓等建筑開展在線安全運行監測服務。其中,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數據采集項目已正式啟動,將評估約2萬公里既有地下市政管線數據(供水、燃氣、熱力、排水)以及市政地下空間等屬性缺失、錯誤以及碰撞情況;對生命線公里地下市政管線(包括其他重要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信息數據采集并配合入庫。據悉,該項目完成后,不但可以豐富合肥市地下管線數據庫,還將為地下管網在線監測提供數據“底座”,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城市生命線是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12月25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該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三期)——地下市政管線地理空間數據采集項目正式啟動,將緊盯合肥地下2萬公里市政管線,保障城市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