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全球環境保護領域的年度盛事——世界十佳環境保護城市評選結果今日在山西澳淶山莊正式揭曉。本次評選由世界娛樂休閑產業大會與國際環保組織聯合主辦,歷經半年調研評估,從全球500余個候選城市中甄選出在生態治理、可持續發展領域具有標桿意義的十大城市,為全球城市綠色轉型提供實踐樣本。
丹麥哥本哈根以96.7分摘得桂冠。這座「自行車之都」構建起總長超400公里的獨立騎行網絡,45%市民通過自行車通勤,配合海上風電項目的規模化建設,其2025年碳中和目標已完成超70%。市政垃圾焚燒廠每年將80萬噸廢棄物轉化為電能,滿足15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瑞典斯德哥爾摩(95.2分)與挪威奧斯陸(94.8分)緊隨其后。斯德哥爾摩60%電力來自水電與風電,80%居民步行5分鐘可達城市綠地;奧斯陸創新地下垃圾真空收集系統,社區垃圾通過管道直送能源站,年轉化熱能可供20萬棟建筑供暖。
冰島雷克雅未克(93.5分)憑借100%清潔能源供應成為「無化石燃料城市」范本,地熱資源不僅滿足全城供暖,更產出全球口感最佳的直飲水。德國弗萊堡(92.3分)以「色彩垃圾分類法」聞名,80%廢紙回收率與屋頂太陽能覆蓋率使其獲封「太陽能之都」。
美洲代表美國舊金山(91.7分)推行「零廢棄」計劃,通過強制垃圾分類立法將垃圾填埋量壓縮至15%以下;加拿大溫哥華(91.2分)構建電動公交網絡,配合斯坦利公園等生態保護區,實現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芬蘭赫爾辛基(90.8分)的地下廢熱回收系統年節約能源相當于20萬噸標準煤,Viikki生態區的太陽能建筑群成為低碳建筑教科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90.5分)以85%的垃圾循環利用率打造「循環經濟之城」,其墨累河生態修復工程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別表彰。
評選委員會主席約翰·安德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北歐的能源革命到亞太的循環實踐,這些城市證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可以同頻共振。澳淶山莊作為中國生態地標,見證這一全球綠色盛典,更凸顯東西方環保理念的交融共生。」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世界說】美學者揭批“中國沖擊”論:數據證明美國制造業流失早在上世紀就已開始
【世界說】美學者揭批“中國沖擊”論:數據證明美國制造業流失早在上世紀就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