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承載著辭舊迎新的美好寓意。春節假期,大眾日報特別推出“假日觀察”欄目,記者走進基層一線,深入群眾生產生活,記錄山東新年新景新氣象,帶你感受齊魯大地熱騰騰的煙火氣和濃濃的年味。
歡快鏗鏘的鼓點、熱情豪邁的傘舞、變化多樣的隊形……臨近春節,商河縣孫集鎮楊廟村又熱鬧了起來。年近八旬的商河鼓子秧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克圣把過年回村的年輕人召集起來“跑場子”,為春節的鼓子秧歌表演作準備。
“‘傘、鼓、棒、花、丑’全乎咯,鼓打起來,‘場子’跑起來,年味就來了。”楊克圣告訴記者,在商河,鼓子秧歌就是年味的具象化表達,老人孩子都愛學會跳,每逢春節,各鎮街、行政村都會自發組織表演。
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年味更濃了。在山東,有些年味是“聽”到的,濟南西關高蹺、臨沂龍燈扛閣、章丘三德范扮玩……鑼鼓聲聲中傳遞著新年信號;有些年味是“看”到的,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目之所及都是喜慶的年節氛圍。
除夕前一天,濰坊市寒亭區西楊家埠村的和興永畫店,依然有不少慕名前來購買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顧客。畫店內的墻上掛著五彩斑斕的年畫,桌上擺放著宣紙和各類刀具,楊家埠木版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靜正忙著套印年畫。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紫色靈蛇形象便躍然紙上。
“春節前年畫供不應求,除了省內的,還有專門從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過來學習了解年畫制作的客人。”楊靜說,近幾年,這種傳統手工藝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他們借勢和汽車品牌、護膚品牌等推出聯名款年畫文創產品。
有時候,年味還是“嘗”到的,熱氣騰騰的特色美食帶來“舌尖上的年味”。這幾天,家住威海市文登區的膠東花餑餑習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林榮濤一直在工作室忙活。和面、揉面、塑形、點裝、蒸制……一個個造型精美的花餑餑從這里走向消費者的餐桌。“今年特意制作了‘金蛇送寶’主題餑餑。”林榮濤告訴記者,“這些花餑餑發往北京、上海、新疆、內蒙古等地,在全國各地都非常受歡迎。”
今年,旅游過大年成為“新年俗”。體驗民俗文化、非遺技藝的“年味游”晉升蛇年春節新“頂流”。如今,“父母在,一起游”的新趨勢讓“非遺版”春節更具活力。春節假期,山東各地依托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傳統年俗,在古城舉辦秧歌旱船、鑼鼓社戲、廟會大集等傳統節俗和非遺宣傳展示。臺兒莊古城、青州古城、瑯琊古城、聊城水上古城等都舉辦了各具當地特色的“古城過大年”活動。
今年除夕,濟南市民梁安欣和家人在臺兒莊古城共度新年。“因為想沉浸式地過一個有文化味的春節,我和家人預訂了古城蘭祺酒店民宿,吃完年夜飯就可以去看各種民俗表演。”梁安欣說,晚上古城有花燈演藝、打鐵花、踩高蹺、蛇舞,特別熱鬧,特別有年味。
“春節假期,我們將非遺、特色手工類、民俗類、小吃類展示展銷與異域風情文化演藝節目結合,讓游客過一個古城文化年。”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演藝部總導演姚遠介紹,今年景區將舉辦春節大廟會,打造文化演藝街區“臺城吉市”。
“非遺版”春節的年味,既在古城,也在鄉村。山東各地鄉村旅游景區結合自身民俗文化資源,組織非遺民俗表演,豐富互動體驗場景,吸引眾多游客來到鄉村拾年味、尋年俗、覓鄉愁。
春節假期開啟,臨沂蘭陵壓油溝景區50多組絢麗多彩的花燈已準備就緒。“與往年相比,我們新增了花燈夜游,從大年初一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同時,配合空竹、蹬大缸、舞獅等民俗雜技演出以及非遺年味大集,讓游客從白天到晚上都能體驗古村落里的年味。”壓油溝景區宣傳部經理劉雪峰介紹,“春節前景區民宿預訂量達40%,假期入住率預計將達到80%。”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為讓市民游客歡度新春,全省策劃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8800余項,其中非遺特色活動258項,基層惠民演出3500余場次,“村晚”4100多場次。全省4A級以上重點旅游景區推出優惠政策170余項,開展冰雪、跨年等主題活動250余項,鄉村旅游特色村鎮開展民俗特色活動440多場,讓冬游齊魯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輕松自在。
“開飯嘍!”除夕夜,禹城市梁家鎮東店村,王世兵一家圍坐在飯桌前,歡聲笑語不斷。
幾口酒下肚,“年會”開場。“這是我們年夜飯的必備節目,聊家訓故事,回顧收獲感想,談新年愿景。”王世兵說。
王世兵家是梁家鎮出了名的“博士之家”,出了兩個博士生、一個碩士生。“小時候,父親把外墻當黑板,教我們讀書認字。”兒子王振波說,重視教育是父輩傳下來的好家風。
吃完年夜飯,走在村頭巷尾。“節儉持家,勤學不輟”“老老實實做人,誠誠懇懇做事”……一塊塊家風家訓門牌引人注目。“過年了,大家都掛上門牌,曬家風,傳家訓。”村黨支部書記王振春說。
東店村“力耕種、勤誦讀”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當時村里開設私塾,曾經出過秀才和拔貢。近年來,全村121戶先后培養出7名博士生、22名碩士生、46名本科生。
為激勵各家積極傳承好家風、摒棄壞風氣,村里設立了“優‘梁’家風”積分超市,打造博士風采墻,每年為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舉行入學歡送儀式,增強學子榮譽感和歸屬感的同時,激勵村內中小學生發奮學習。此外,村里還設置了文化講堂,定期舉辦“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評選,以這些活動為載體,讓好家風代代傳承。
山東各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文明祥和成為乙巳蛇年春節的底色。
大年初一,莒南縣婚俗文化體驗館正式開館,不少市民、游客前來參觀。“文明新婚服務套餐又上新了,咱年輕人就要帶頭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結婚沒多久的宋方舟夫婦在人群中不禁感慨。
“近年來,莒南縣通過‘創意+’‘宣傳+’‘服務+’模式為婚俗改革增內涵、提質效,以文化體驗和婚戀為依托,著力打造婚俗改革陣地,形成了婚事新辦、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莒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華介紹,莒南縣文明新婚服務套餐包括“新時代 新風尚”婚戀交友會、紅娘志愿談心會、喜事新辦提示卡、結婚登記咨詢解答、婚慶行業協會文明婚宴折扣等全流程、鏈條式貼心服務。
小積分撬動大幸福。如今,美德信用積分的用途已經十分廣泛,不僅能兌換實物,還可換取各類貼心服務。
春節期間,成武縣依托美德信用積分,積極開展“送春送福送健康”文明實踐活動,組織“禮遇聯盟”的愛心商家,為居民提供一系列春節專屬定制服務。居民憑借積分,不僅能兌換假期帶娃、健康查體、店長理發等服務,便民食堂、敬老食堂以及愛心超市也為大家準備了積分兌換年貨和優惠折扣等福利,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美德信用積分帶來的實惠。
“我用積分兌換一個棗山和兩份蒸碗。”1月27日,成武縣永昌街道東關社區便民食堂內,剛出籠的棗饃、花糕與各類蒸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社區居民紛紛拿著美德信用積分,兌換自己心儀的美食。
社區工作人員周小敏介紹:“這些都是專門為社區居民定制的年貨,一個棗山需10個積分,一份紅燒肉蒸碗要6個積分。居民們還能用積分兌換米面糧油等年貨,部分商品還能享受折扣。”
1月29日,大年初一早上6點30分,黃河岸邊寒氣逼人。濟南熱力集團工作人員夏本鑫扒拉了幾口早飯,就匆匆趕往“聊熱入濟”南線穿黃隧道盾構始發井施工現場。
清晨的寒氣讓這個小伙子不由地裹緊了羽絨服,加快了腳步。走進昏暗、狹窄的隧道,溫度逐步升高,到達盾構機最前沿時,溫度超過了30℃,他身上只剩單衣。而此時,14名工人正在隧道內忙碌著。
“在黃河底下打隧道,容不得半點馬虎。”夏本鑫說,盡管這臺盾構機“吃土”“吞泥”都不在話下,但因黃河底部地質條件復雜,他們采用高分子材料給隧道戴上“尿不濕”,解決了滲水問題。
而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崔寨街道邢渡村外,“聊熱入濟”北線穿黃隧道盾構施工現場,全長146米、重達1180噸的盾構機已在除夕當天始發,50多名施工人員堅守在一線。“由于地下水位較高,我們正在做降水防護。”現場負責人彭程介紹,為了在下一個采暖季讓泉城市民用上更為清潔、穩定的熱源,他們將在6個月內打通這條2100米長的穿黃隧道。
“聊熱入濟”項目全長約130公里,將聊城的電廠余熱引入濟南,計劃于下一個采暖季建成投用,將為泉城增加1億平方米的熱源。
重點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壓艙石”。春節期間,山東多地重點項目持續刷新“進度條”,沖刺新春“開門紅”。
“打灰!打灰!”大年初一深夜,對講機里傳來的指令聲,打破了寂靜的夜。中鐵建工集團津濰高鐵東營南站項目側式站房區域混凝土墊層開始澆筑。“工期緊張,我們日夜兼程,全力以赴。”項目部混凝土班組長張建說。春節期間,100余名建設者堅守崗位,塔吊、挖掘機、卡車、錨桿鉆機開足馬力,切割聲、捶打聲和機械轟鳴聲交織混響。
津濰高鐵東營南站是未來東營市的標志性建筑,項目建成后將助力東營市成為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對于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期緊、任務重,錨索施工又關系到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我們將每一根錨索與鋼腰梁焊接牢固,全力保障基坑安全。”來自河南省汝州市的錨索工人張如杰已經連續三年在工地過年。他說,項目部給工人們準備了對聯、年貨、年夜飯,“雖然沒能回家團聚,但在項目上過年多了一種別樣的充實感。”
為確保春節期間正常施工,項目部提前謀劃部署,制訂施工計劃,提前采購并儲備了足夠的建筑材料、生活物資。
“一二,抬起!”大年初三,科達利新能源電池精密結構件擴產項目施工現場,直徑50厘米的雨污水管道扛在肩頭,3名施工人員調整位置,牢牢抓住管道壁,將其平穩地安置在預定坑道內。
作為棗莊鋰電新能源產業的重點配套項目,該項目位于“零碳智谷”產城融合先導區,占地面積約300畝,總投資15億元,主要生產鋰電池蓋板、鋰電池外殼和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為頭部廠商提供產業鏈配套。據悉,項目達產達效后年產2.8億件電池鋁殼和蓋板,年產值將達18億元,助力棗莊新能源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為了早日投產達效,我們春節假期不停工,全力推進廠區內配套管網、高壓電力管道等工程施工,力爭假期內完成配套管網工程量的40%。”項目負責人袁野介紹,4號車間近期將進行設備安裝,預計4月投產,整個園區計劃9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開市啦!”1月31日上午10點,濟南明湖市集鳴鑼開市,提前等候的市民游客迅速涌入主街。這個總長約550米的市集依湖而立,60余個年貨攤位排布得滿滿當當。
“明湖市集是本次春節廟會的‘重頭戲’,從大年初一一直持續到正月初七,每天營業到晚上10點。”濟南文旅集團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副部長牛曉霞介紹,今年他們還首次將大明湖廟會延伸到趵突泉、五龍潭,大家可以在“逛吃”中盡情欣賞泉城冬日美景。
從憨態可掬的泉城兔子王,到甜進心尖兒的老濟南纏蜜,從形象多變的非遺糖畫,到精巧生動的軟陶面塑……在明湖市集的非遺文創展區,傳承千年的齊魯文化與青年手藝人的奇思妙想集聚到一個個小物什中,吸引男女老少觀賞購買。
距離明湖市集幾步之遙的百花洲內,魯繡、絨花、漆藝、淄博琉璃等文創攤位前同樣人潮如織。“‘國潮’越來越受歡迎。”“80后”王國強在街區開了間面積不大的工作室,“今年春節,我新設計了寓意吉祥的小夜燈,還有能貼在手機和電腦上的迷你小對聯、小福字,年輕人很喜歡,營業額比之前翻了好幾番。”
傳統與現代交融,科技創新賦能文旅融合,讓乙巳蛇年春節與眾不同。濰坊·CCAF動漫游戲節、臨朐博物館“金字塔幻像VR體驗”等帶游客穿越時空,海陽東方航天港新春嘉年華活動,則讓游客深度體驗“巡游太空”“模擬火箭發射”等場景。
春節廟會作為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不僅為世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了一扇窗,也為剛剛掌握“年貨采買權”的“00后”解鎖了更多非遺文創產品,激發出文旅消費新活力。
頭戴簪花、身穿漢服,手拿車厘子、楊桃等水果制成的糖球……大年初一,青島開啟了“蘿卜·元宵·糖球會”。在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許多“國風青年”在民俗花燈前拍照打卡。而最吸引湖北女孩洛洛(化名)的,是這里新推出的尋寶游戲和集章任務。
“通過玩游戲,我集齊了6枚‘吧唧’(徽章),這些就是我的二次元年貨啦!”洛洛一邊說著,一邊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戰利品”。這是洛洛一家第一次異地過年。“山東的年味很足,不僅能感受濃厚的文化底蘊,還能體驗新奇的游玩項目。”洛洛母親說。
“旅游過年”“過文化年”等逐漸成為春節新風尚,看電影、逛博物館、冰雪運動等,也升級為闔家團圓的“必備選項”。記者了解到,這個春節,山東各地推出了一系列充滿創意的新春活動,不斷豐富假日文旅供給。
“為迎接‘好運山東’冰雪系列賽,太白湖滑雪場對相關設備進行更新,還將這項活動與景區的‘新春游園會’有效銜接,讓游客既能感受太白湖的自然魅力,又能體驗滑雪的速度與激情。”濟寧市太白湖新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馬崢介紹,大年初一到初三,太白湖景區累計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其中,太白湖滑雪場客流量同比增長超兩成,熱度不斷攀升。
別出心裁的新年味重塑了春節儀式感,折射出年輕人玩轉新年的心態。如今,“反向春運”日益被大眾所接受。
臘月二十九,年過六旬的劉賢亭和老伴就在“逆行”的路上。他們從老家吉林長春坐火車到山東煙臺,拎著裝滿紅腸、木耳等年貨的大包小包,準備在女兒工作的城市過個別樣春節。“父母在哪兒,哪兒就是‘故鄉’。”劉女士說,今年春節,她準備帶父母在山東自駕游,去看看《唐探1900》的取景地。
“自駕游呈高位發展態勢,新場景、新玩法層出不窮。”省自駕車旅游協會會長謝英民說,根據相關俱樂部最新數據,大年初一到初三,我省自駕游以省外游客為主,除了齊長城、青州古城、臺兒莊等景點景區,威海千里山海等海濱公路也成為熱門選擇。
春節假期,走進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已經成了不少市民的“新年俗”。今年春節檔可謂“神仙打架”。《哪吒之魔童鬧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蛟龍行動》《熊出沒·重啟未來》六部大片扎堆,為觀眾提供豐富可口的文化“大餐”。
大年初一,還不到下午兩點,棲霞市萬彩影城的候場大廳就擠滿了人,檢票口處排起長龍。萬彩影城經理田曉慧介紹,影院共300多個座位,隨著市民觀影需求日漸高漲,在節假日尤其春節檔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不斷有電話打進影廳詢問座位、場次情況,還有不少人通過電話和影院的微信群購票。田曉慧介紹,大年初一,有不少市民趕早場來看電影,當天線余張票。“在棲霞這樣的縣城,過年除了家庭聚會、走親訪友外,娛樂活動和項目并不多,因而看電影也就成為大家春節期間主要的娛樂方式。”田曉慧說,一家七八口人,帶著孩子、老人一起來影院的情況很普遍。
山東文旅集團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鵬對今年春節檔最直觀的感受是,影片質量較高、類型搭配相對充足,滿足了不同人群的觀影需求。同時,觀眾的觀影需求高漲。在春節檔預售環節,山東省文旅院線在線余家文旅院線來看,初一至初三,觀影人數較2024年同期的增幅基本與全國持平,約為23%;觀影人次610萬,同比增長11.5%;票房3.22億元,同比增長15.4%。“今年影片種類豐富,適合全家觀看,觀眾也樂意為高質量影片買單。”王鵬認為,去影院看電影已經成為春節娛樂的‘剛需’,這種熱度也會持續下去。
進劇場看劇、逛博物館、體驗民俗活動……這個春節,人們在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感受濃濃的年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女孩……”濟寧大劇院舞臺大幕緩緩拉開,舞臺劇《灰姑娘》開演了。南瓜車閃爍著銀輝,宮廷吊燈灑下暖黃燈光,灰姑娘輕揚著藍色舞裙……家長和孩子們沉浸在童話世界里。
和鄰居組團來看劇的濟寧市民曹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愛人平時工作忙,很少有空全家一起出來玩,更難得有時間進劇院。今年春節假期,他們專門為孩子規劃了多項文化休閑娛樂項目。
“春節檔場場爆滿,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求。”濟寧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杰介紹,春節期間,濟寧大劇院為市民準備了親子舞臺劇、動漫舞臺劇、英倫歌舞等演出,策劃了“新年如愿妙會”市民開放日活動,推出逛“妙”會享優惠購票、社保卡五折購票及齊魯工會八折購票等活動,市民購票熱情高漲。
春節假期,山東不少城市圍繞“古城過大年”主題,組織策劃春節民俗文化展演展示和旅游活動,讓市民游客體驗傳統民俗,感受地道年味兒。
臺兒莊古城人潮涌動,身著漢服的游客張雨桐在石橋邊拍照,用鏡頭定格橋下搖櫓船劃過水面的漣漪。“古城是個現代與傳統相遇的地方,既有傳統年俗,又有現代活力。”這位來自南京的00后姑娘,已是第二次在古城過年。
“船櫓就是我們的筆,水面是鋪開的宣紙。”“船妹子”劉聰單手操控70斤船櫓,載著游客靈巧穿過橋洞。“過年期間格外忙,每天要劃20多趟。”
暮色初降,臺城吉市飄來美食的香氣。冰糖葫蘆、糖畫、桂花糕、菜煎餅……游客們手捧美食,邊走邊吃。魯繡、齊村砂陶、臺莊牌蠶絲被、扎染等各類特色商鋪吸引游客駐足。據統計,新年首日,超10萬名游客從全國各地奔赴臺兒莊古城,在運河畔賞民俗、逛廟會、品美食。